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取得理想的思政育人效果,必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一、强化价值引领,确保课程思政总体方向的正确性
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同向同行的互进关系,在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同向”问题。一方面应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课程思政,短期是工作,长期是育人,课程思政始终围绕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感、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至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形式、教学体制之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要深化科学理论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政治、信仰、核心价值观上的始终保持和国家教育方针一致,同国家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实现政治方向与信念信仰方向的一致性,这就需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的全过程工作。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断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示范和辐射作用。实践证明,课程思政不应是空喊口号,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健康发展。
二、扎根实践土壤,加深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现实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课程思政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因此,课程思政的目标设置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还要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水平。一方面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现阶段的课程思政理论化倾向明显,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不足,缺少社会生活的现实土壤无法避免地会削弱课程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降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模式,而应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寓于社会实践的鲜活案例和生动故事之中,更多地关注到现实的痛点、难点和赌点。另一方面要拓宽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课程思政更多地应存在于社会大课堂,借助第二课堂提供的鲜活时事以及实践平台,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而学生也能在第二课堂中推动传统的“知识本位”向现实的“素养本位”转变。因此,课程思政需要科学理论体系支持,但绝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扎根现实土壤,有了现实依据,才能真正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三、推动显隐结合,增强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互补性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变奏,反映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同时代标识。我们要把握在实践中如何实现显隐协调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政治性、价值性以及针对性更为突出。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科研工作中都要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细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课程思政的微载体作用。课程思政作为科学性和实践性相兼备的理论思想,秉承“隐形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侧重以无形的方式发挥更具价值性、隐蔽性、针对性的补充作用。课程思政的核心特点是隐性教育,其真正的价值内涵是培养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需要结合实际,不仅要丰富形式,还要教育生动,拒绝形式主义,真正做到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接受思政滋养。最终促成思政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具备“思政味道”、都涵盖育人价值。因此教育者在实践中要避免“隐而不显”或者“只显不隐”,要切实做到显隐结合,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贯穿各个环节,最终作用于加快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最终都要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而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力,教育者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循将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学生需求以及全社会育人资源协同整合起来,从而助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有效发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实践中也应牢记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实践平台的助推作用以及隐性教育的互补作用,以此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合力育人。
作者:罗家瑶 孙秀丽
作者单位:40001百老汇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2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四千精神”融入商科课程思政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5GXSZ036YB)、2023年国家创新训练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310351006)、40001百老汇官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WXC2023021)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wenduH52/wenzhouhaoDetail?appId=38&metaDataId=100017457&siteId=S_WDXW&tenantId=T_GOV